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咨询热线
010-68408103
QQ客服
定制数据
微信公众号
立言动态

世界科技强国的特征研究及几点辩证和启示

   

近代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都促成了一些世界科技强国的崛起。从崛起的历程来看,源于文明的进步以及对生产力提高的迫切需求,这些国家将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相结合进行发明创造,产生了新的产品和工艺、新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模式,形成了新的产业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产业,进而形成了新兴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引领了世界科技的浪潮与方向。那么科技强国应具备怎样的特征?对中国建成科技强国有哪些启示?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科技强国的特征研究

学习总结美、英、德、法等欧美国家,以及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发展历程,可认为科技强国应至少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掌握具有竞争力的原创性理论和核心技术

所谓科技强国,本质上是指在主要科学领域拥有原创性理论以及在主要技术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的国家。换句话说,科技强国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掌握了具有竞争力的原创性理论和核心技术。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开发到技术应用的过程看,现实的科技强国均具备了较强的和可持续的原创性理论研究能力和新兴产业创造能力。例如,德国作为电学理论的奠基者,发明了内燃机,带动了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的创造和各种装备的创造,并持续处于领先水平;美国也一样,研制了“芯片”,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引领并促使全球进入信息时代。

科技强国的科学与技术是紧密结合的,二者缺一不可。核心技术的掌握是一国科技水平的象征,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8》,竞争力指数排在第1位和第3位的美国、德国,其技术水平指数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4位。而科学则是技术开发的基础,突出表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来自于科技强国。

(二)科技体制建立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上

科技强国的科技体制是建立在长期的、完善的市场化运作环境之下的。企业获取利润并发展壮大主要是通过自主创新或合作研发的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政府则是为企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投融资以及对外开拓市场等提供必要的服务,很少直接介入。例如,在美国硅谷,无论是大学还是企业,科技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政府,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多依赖于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政府不参与市场运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相反的例子则体现在日本筑波科学城。筑波采用的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市场因素不够活跃,科学技术不讲究与工业界的联系,不追求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直接导致了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限制了科学城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体

在国内,我们对“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耳熟能详,当然这是相对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而言的。但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应该是人。在经济学发展理论上,熊彼特创立创新理论时指出,“只有在市场经济下才有连续不断的创新,并且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虽然“企业家”的范围过于狭窄,但足以说明人的关键性作用。

人是知识的载体,只有从人自身的利益和权益出发才有原始冲动力进行创新,也能更好地创新。科技强国的创新企业无疑都是私营企业。只有私营企业的企业家才会视企业为生命,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才会真正关注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实际上也应是企业就业人员与高校、机构就业人员之间的交流。美国鼓励产学研就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加快产学研之间的知识流动。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只要按时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就可以每周有1天到公司兼职,从事研发和经营活动。另外还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或到公司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他们在学校获得的科技成果,由发明者本人负责向公司转让,学校与其签署许可合同,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学校只提取10%~15%。

(四)高质量教育是科技强国的基石

科技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科技强国必然拥有世界领先的大学。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2019(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19),在前20所高校中,美国拥有11所,英国5所。二是科技强国的教师水平相对专业,比如,美国人要当教师,无论拥有何种学位,一律要再读两年的教师执照课程(包括师范类毕业生)。三是科技强国的企业和机构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外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机会。在德国或美国,学生可以到工厂参与生产和制造;可以到科研机构跟着科学家一起实验;可以到各级政府机构当官员的助理、议员的秘书、民选官员的精选团队义工;高中生可以到大学上课,拿大学的学分等等。此外,科技强国继续教育方式多样化,终身教育体系较为完善。

(五)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趋势

当前,科技强国企业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更有效地利用外部创新成果。《美国国家创新战略》(第三版))引用Arora A等人的研究显示,在有创新产出的企业中,有接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创新产品来自于外部。该报告还指出,“美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与其他创业公司、大学研究人员和尖端用户共同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说“掌握具有竞争力的原创性理论和核心技术”是科技强国最根本的特征。在自身强大的同时,科技强国在国内和国际间是充分开放的。两者并不矛盾。

二、关于科技强国的几点辩证

关于科技强国,有以下三点辩证:

首先,科技强国一定是创新型国家,但创新型国家不一定是科技强国。一般来说,强国之“强”是以先成为世界或区域大国作前提,并在某些方面拥有自身独有的优势为条件。由此,一些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的小型经济体,由于其科技与产业体系的非完整性,不一定是科技强国。例如,《全球创新指数2019》排名前20位国家或经济体依次为: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丹麦、新加坡、德国、以色列、韩国、爱尔兰、中国香港、中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卢森堡、挪威、冰岛;《欧洲创新记分牌2019》中瑞士、瑞典、韩国、芬兰、丹麦、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英国、挪威、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法国、美国、爱沙尼亚等21个国家高于欧盟28国平均水平。其中许多国家,如瑞士、瑞典、荷兰、芬兰、爱尔兰等创新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并非公认的世界科技强国。

其次,科技强国注重科技经费投入,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不能保证一定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科技强国是掌握原创性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国家,而非科技经费投入多的国家。根据《欧洲创新记分牌2019》公布的数据,研究R&D经费投入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得到几个有趣的结论:①一般来讲,R&D经费投入与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正向关系。在全部参评的46个国家中,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指标与创新能力总指数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高达0.841。②对于创新能力较高的国家,R&D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则不能直接提高其创新能力总体水平。在创新能力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的21个国家中,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指标与创新能力总指数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却只有0.514。如奥地利和德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排在第5位和第6位,但创新能力总指数仅排在第13位和第12位;荷兰和卢森堡创新能力总指数排在第6位和第7位,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却排在第15位和第20位。

第三,实施知识产权强国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关键的不是知识产权的数量,而是知识产权的应用转化和高精尖知识产权的掌握。根据《全球创新指数2019》,中国每十亿购买力平价美元专利申请量接近54件,排在第1位。但每十亿购买力平价美元PCT申请量却只有2件,排在第17位;而日本高达8.8件、瑞士为8.3件、韩国为8.0件。由此可以得到,中国虽然是专利大国,但专利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弱于韩国、日本等科技强国。

三、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启示

从“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提出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再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标示着我国科技发展应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决心和雄心。但科学技术落后于科技强国又滞后于国内经济建设仍是不争的事实。总结以上科技强国的特征,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释放科技发展活力

首先,政府应真正简政放权,真正营造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发展环境。其次,加大企业、高校、机构间的科技创新开放程度,减少人为的合作壁垒。第三,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激励科技人员的热情。第四,落实融资支持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第五,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切实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第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重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人才的重要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但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才水平仍在低位徘徊。根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在全部参评的40个国家中,我国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第17位,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居第2位,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居第14位,而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仅排在第33位,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更是排在了第36位(倒数第5位)。有人说,我国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各行各业真正的高精尖人才严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我们应彻底摒弃官员选拔人才,政府选拔人才的做法,学习世界科技强国培育人才、宽容人才、储备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特别是容忍和激励具备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能够愉快地、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三)切实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由大到强

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当前我国是大国还不是强国。GDP与人均GDP的世界排名便是很好地说明。同样地,这也体现在我国的科技水平上。根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涉及人均资源投入或产出的相对指标,如科技论文等知识产出的效率、劳动生产率所反映的人员产出绩效以及单位能耗的经济产出所反映的能源产出效率,我国不仅低于OECD国家,甚至低于巴西、南非等国。

然而,大国恰恰是强国的前提。在未来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30多年中,我们应努力加强人口大国的劳动力优势向科技强国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优势转变,专利、科技论文大国向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核心技术强国的转变,以及制造业大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高精尖产业强国的转变。


(资料来源:本站)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
欢迎您>匿名用户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