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我国“三大经济圈”科技创新水平比较分析
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近日,我中心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年度系列报告,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对三大经济圈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形成以下结论。
一、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大经济圈主要省市科技创新水平占据全国前六席。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各省市科技创新评价值均明显提高,安徽、河北居全国位次大幅提升。
二、集聚全国近六成创新资源
2017年,三大经济圈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达10130.5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7.54%;R&D人员全时当量合计达233.34万人年,占全国的比重为57.85%。
图1 三大经济圈创新资源构成
三、技术交易活跃,开放程度高
2017年,三大经济圈技术市场输出技术成交额占全国比重为61.29%,其中京津冀占全国比重为38.19%;三大经济圈技术国际收入占全国比重为88.62%,其中,长三角占全国比重为46.02%。
四、长三角创新人才吸引力强
近年来,长三角创新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长三角万人R&D人员数为59.42人年,领先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与2012年比较,长三角万人R&D人员数提高了16.02人年,创新人才吸引力超过珠三角。
图3 三大经济圈万人R&D人员数
五、珠三角企业创新领先全国
珠三角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尤为突出,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高于长三角和京津冀。
珠三角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领先于长三角和京津冀。
六、京津冀知识产出优势突出
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专利产出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京津冀发明专利拥有量合计25.5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43件,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2017年,京津冀每万人科技论文数达到9.02篇,这一水平是长三角的近2倍,约是珠三角的3.5倍。
七、几点问题
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京津冀的突出特征为:企业主体地位不凸显,但得益于全国优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集聚,其论文、专利产出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我们发现,京津冀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并不高(3.27%),低于长三角(4.33%)和珠三角(5.48%)。分析原因,河北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此外,河北R&D经费、人员投入水平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而且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也是三大经济圈各省市中最低的。
二是珠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化水平偏低。珠三角工业企业创新优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化水平也领先于其他地区,但就服务业来看,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而且发展势头不足。2012—2017年,珠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长三角和京津冀;5年来仅提高了3.96个百分点,低于长三角(提高了5.14个百分点)和京津冀(提高了7.58个百分点)。从各省市的情况来看,广东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天津,与江苏、浙江水平相当。
图9 三大经济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