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咨询热线
010-68408103
QQ客服
定制数据
微信公众号
立言观察

大力提升专利质量 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欧洲专利局近期发布的2019年专利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数量达12247项,创下新高,比2018年增长29.2%,这也是10个主要专利申请国家中的最高增幅。报告显示,2019年,欧洲专利局共收到了超过18.1万份专利申请,比2018年增长4%,创历史新高。申请数排行榜上前三名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国由去年的第五名提升为第四名。专利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提高专利质量,增强专利的转化与应用,是当前亟须推进的要务。一方面,专利质量的提升对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专利质量也是创新水平的直接反映,是彰显国民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在落实和推进提升专利质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技术未动、检索先行,认清强化技术情报分析的全过程;产研协同、创新务实,注重专利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对专利的质量需综合判断,不能唯技术论。

 

一、技术未动、检索先行——强化技术情报分析全过程

专利源于技术,专利是技术从科技成果到产权的转变,因此提高专利质量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即先有好的技术成果才可能有高质量的专利。从技术演变史来看,任何一项技术从无到有,从初级到精尖,都是一个缓慢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项技术攻关可能都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研究并且知晓技术发展史或者说背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情报分析或者专利检索就是最直接和有效地获知背景技术的方式和手段,“知己知彼”才能发现真正的技术问题,从而通过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获得真正的优质创新成果。从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辩证关系来看,满足社会需求是创新的第一动力,技术情报分析是发现需求的过程,是寻找创新目标的必然选择,正所谓“创新因需而动,研究应有的放矢”。此外,强化技术情报分析的全过程,也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必然要求。

具体而言,一方面,技术情报分析和专利检索,应当在技术立项前开展,通过检索获得研究或者设计的参考,从而规划出技术研究的路线,确定研发的基础和起点。另一方面,在技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也需要持续更新检索和情报分析,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为技术成果获得专利保护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撑。此外,提升专利质量的目的在于运用和实施,在于促进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无论是运用还是转移转化都需要规避专利侵权的风险,而侵权分析和回避同样依赖于专利检索。简言之,提升专利质量,就是要改善科技成果的质量,需要掌握精准的背景技术,所以技术情报分析工作与专利质量息息相关。正因如此,我们在提升专利质量的方案落实中应当建立和完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强化专利信息和情报分析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贯穿于技术项目开展的全过程。

 

二、产研协同、创新务实——注重专利技术转化与应用

产研协同,指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科技成果要转换为工业成果。这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因为从科技成果到可以量产的产品,还需要历经应用性和工程化等多个阶段,最后才是产业化。提升专利质量不能局限于优化理论成果,还应当重视和优化后续的工程性技术创新,否则专利技术可能无法真正产业化或者商业化。毋庸置疑,提升专利质量是一种手段,“强化转化运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并且还要“突出转化应用”的导向性作用。换言之,转化和应用必然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提升专利质量就是强调专利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产研协同在提升转化和应用的同时也将提升专利的质量。

创新务实,意指专利技术“接地气”,专利技术的创新源于实际的需要,需要能够真正解决现实的技术问题。从微观角度来看,专利质量必然要求专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专利权授权后对抗无效请求的能力),专利的稳定性是专利技术产业化和转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实施,可以倒逼专利质量的提升,通过此项过程可以剔除一些质量不高、稳定性不高的专利。此外,设置专利申请前的评估程序是提升专利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专利能否被产业化或者转化应用应当要成为专利申请评估中重点考量的因素,评估程序的本质就是“注重专利技术的转化与应用”。通过专利申请评估淘汰一些不具有良好实施前景的技术成果,放弃一些不优质的科技成果,从而尽可能地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乃至后续授予专利权的质量。

 

三、层次分明、体系完备——需综合判断专利质量高低

专利质量有其丰富的内涵,从宏观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技术角度看,发明专利的质量理应高于实用新型专利。但是,从商业产业化的角度看,通常实用新型专利较易实现商业化,从而使实用新型专利更容易获得商业价值。所以专利质量优劣与专利类型在“一般的意义”上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简单易实施的实用新型专利更容易形成大规模生产,这样生成中的边际成本趋于最低,而规模效应又能够极大地减低销售成本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成本,这样就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利润,因此能够普遍实施的实用新型专利往往更具有商业价值。与此相反,发明专利因为涉及新兴的前沿性技术,决定了其实施成本往往很高,对于实施者的技术和成本也随之拔高,至少不能被普遍性地实施,因此其被产业化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

此外,从科技成果的具体专利保护来看,提升专利质量不应当只注重于保护专利本身,其他边际性保护措施同样不可或缺。就此而言,我们强调专利布局和多层保护的重要性,即重视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保护相结合的保护策略,加强知识产权的综合布局。正因如此,在专利申请的实务操作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申报,甚至还辅以外观设计的保护方式,形成多维度、立体式的专利保护体系,这应当是提升专利质量的不二之选。况且,能够为创新成果构建起无懈可击和层次完备的专利保护体系,其本身就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毋庸置疑,只有准确把握了解了提升专利质量的诸多因素,理清决定或者影响专利质量的关键问题,才能给专利质量的提升精准把脉问诊,才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否则难免会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

简言之,理顺技术情报分析与创新的关系,突出转化的导向,善于运用专利申请规则和边际性措施,是当前各项创新主体理应重视且认清楚的问题。我们需要直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升专利质量不仅是一项有意义的实践要求,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资料来源:邓恒)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
欢迎您>匿名用户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