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用自然指数评价科研城市合理吗?
自然指数由国际期刊《自然》(Nature)于2014年提出,旨在评价各个研究机构或城市的基础研究产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自然指数采用贡献份额指标进行评价,对前一年度各科研机构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82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若1篇论文有n个作者,则每个作者的贡献份额记为1/n。一研究机构或一城市贡献份额为该研究机构或该城市全部作者贡献份额的合计。
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中国大陆有23个城市排在前100位,中国香港排在第23位,中国台北排在第59位。北京连续6年蝉联世界领先科研城市首位,于2016年首次超过纽约都市圈。上海从2021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超过波士顿都市圈和旧金山湾区。
北京和上海自然指数排名靠前,彰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成效。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的不断集聚;中关村、上海张江对科技成果的反馈加速了科学知识创造,并将科研推向更前沿领域;以及通过设立创新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了国际合作。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位次显著提升。与2021年比较,广州、武汉、合肥和杭州上升了4位;天津上升了5位;西安和成都上升了6位;厦门和青岛分别上升了7位和8位;大连、兰州、苏州和长沙上升了10位以上;郑州、福州、济南和重庆上升了20位以上。仅哈尔滨下降了1位。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指数只是从论文的单一角度反映科研水平。要评价一个城市的科研能力还应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即使是从科研产出的角度,至少也应考虑到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产出、技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等因素,因此,自然指数只是一种参考值,具有有限的评价意义。
(资料来源:《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