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咨询热线
010-68408103
QQ客服
定制数据
微信公众号
立言动态

北京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比较研究顺利结项

   

由我中心承担的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合作研究课题“北京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比较研究”日前顺利结项,并得到课题甲方高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北京将“科技创新中心”加入到城市战略定位中,第一次赋予北京实施科技创新城市的新角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破解首都可持续发展难题有重大意义,是破解优化产业结构难题的迫切需要,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引擎,是破解制约和谐宜居两个短板难题的重要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才是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而这又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密切关联。因此,本课题以全国创新调查为契机,旨在利用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并与常规的年度数据相结合,针对北京产业(重点为工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与产业政策、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活力等因素相联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联系十八大以来北京出台的各项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北京具有显著创新能力的行业,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发展活力的行业进行研讨,为北京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希望本项研究能够对北京“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其实施的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全国实施创新驱动的引擎,发挥着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2014年北京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更有责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

从发达国家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看,创新中心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因此,从首都经济发展现状考虑,发展什么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重点扶助什么产业使其发挥引领作用向“高精尖”转型,通过什么样的产业政策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将层次低,创新差的企业排除在首都经济圈内,这是由北京制造转变为北京创造需要正视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北京而言,这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资源环境困局等制约北京和谐宜居两个短板的重要步骤,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都需要北京提出新的产业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思路。这就又涉及到北京产业发展的研讨和考量。什么样的产业需要疏解,什么样的产业需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重点扶植,这也是需要正视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实施产业驱动发展战略,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如果在“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北京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研判,形成一批有国内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并与北京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无疑对北京未来的发展,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及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题重点论述了北京企业创新的优势与进步。

北京企业创新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近5年期间,北京工业企业创新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以年均15.2%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14年达到233.5亿元,为创新费用的主体,R&D经费投入强度为1.2%,为全国最高。

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投入优于工业。北京高技术制造业的R&D投入情况明显优于工业,具有突出的高技术特征。到2014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0%左右,R&D人员全时当量增长了将近两倍,已经达到23741人年。近十年来,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已达到2%以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成功实现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重较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这一认知得到企业家的高度赞同。在被调查的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企业占全部企业的43.3%,在全国排在第6位;成功实现创新活动企业占全部企业的42.1%,在全国排在第7位;但是,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四种创新企业占比仅为5.7%,居全国第25位。

工业企业创新最为活跃。有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重为65.0%,成功实现创新的工业企业占比重为62.7%,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工业企业占比重为17.2%,均居全国首位。

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对工业企业的影响最大。这一认知已得到50%以上的企业家的赞同。据创新调查数据显示,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4.5%,其中有产品创新企业占44.5%,有工艺创新企业占39.3%;既有产品创新又有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重为32.0%,均居全国首位。

在有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中,有组织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0.2%,其中有组织创新的企业占41.7%,有营销创新的企业占34.7%,均居全国首位,但同时实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6.2%,居全国第5位。

大型企业创新活动优于中小企业。从企业规模看,有90%以上的大型企业有创新活动并成功实现了创新;有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占比重为92.1%,有组织(管理)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重为81.1%;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企业占比重为37.2%,均高于中小型企业。

有创新活动的企业集中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创新企业占比重较大,普遍达到70%以上,且与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密切关联,属于符合北京产业发展政策的行业。

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创新成果显著。高技术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增加值以年均增长10.6%的速度,突破了1000亿元的规模。同时,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1865.1亿元。10年间,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翻了一倍多。

产权保护对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北京有55.9%的工业企业均采取了知识产权相关保护措施,主要措施是对主要产品拥有品牌所有权、品牌由本企业独立开发、申请发明专利。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要强于津沪。

近年来,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和三种专利申请数保持同步增长。2008-2014年期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有了明显的增长。三种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和15.0%。2014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种专利申请数已达到1991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9835件,分别是2008年的2.8倍和2.3倍。

该课题还研究了北京企业创新的劣势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经费投入不平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北京工业企业的R&D活动一直以试验发展为主,占R&D经费投入的98%以上,相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投入就会很少,反映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显著不足。包括高技术产业在内,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例严重失调,无法使引进技术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

从全国创新调查数据看,北京工业企业的创新费用支出为428.9亿元,不到上海的一半,在全国排第14位。

高技术产业增速放缓且抗风险能力差。2005年以来,北京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但增长率却呈现非常大的起伏。2009年前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且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也受到影响开始下降。高技术产业的出口交货值也因金融危机明显低于2008年以前的规模。北京作为科技中心同样面临着高技术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新产品产出停滞不前。虽然有产品创新的企业占比重较高,从常规统计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却没有显著提高,一直保持在20%左右。

再有,北京有“国际新”的产品的企业占比重,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低于津沪。

创新活动以本企业为主,产学研处于较低水平。产学研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创新调查数据表明,80%以上的企业的创新活动以独立开发为主,即使是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开发等行为也尚不普遍,在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企业中,北京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53%,在全国排第6位。

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创新的最大阻碍。北京工业企业比天津和上海更看重人才对创新的影响,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高素质的人才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会对企业创新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人才流失、缺乏高素质人才也是北京工业企业创新的主要阻碍因素,受这一因素影响的企业占到40%以上。

政府相关政策不具有普惠性。据企业家对政府相关政策促进创新的影响做出判断显示,企业受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减免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的企业比较多。但是,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政府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低”或者“无”,可见政府政策对企业的创新影响一般。而导致政策无明显效果的最大原因是企业不具备享受该政策的资格。


(资料来源:本站)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
欢迎您>匿名用户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